內容來自YAHOO新聞
低鈉鹽加高血壓藥 恐致心律不整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不是每位高血壓患者,都適合以鉀代鈉的低鈉鹽烹調的食物。國泰醫院藥師蔡蕙君表示,部分高血壓患者服用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類藥物,會造成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升高,而一般市售低鈉鹽是以「鉀」代「鈉」,兩者一旦「混搭」,恐致血鉀劇烈上升,造成肌肉無力,甚至心律不整,應食用少量精鹽即可。【高鉀食物需注意】「不只是低鈉鹽及低鹽醬油,許多天然蔬果也富含鉀離子,高血壓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食用量,」蔡蕙君18日指出,服用ACEI或ARB類藥物者需避免過量攝取空心菜、胡蘿蔔、芹菜、茼蒿、菠菜、莧菜、香菇、馬鈴薯、硬柿、芭樂、香瓜、香蕉、龍眼、葡萄、柳橙、橘子、楊桃等食物,烹調時則應採用一般精鹽,只要1天攝取量不超過5公克,不致影響血壓控制。「一般民眾與部分高血壓患者都可以吃低鈉鹽,」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馮祥華分析,高血壓患者除藥物外,若有其他併發症,或腎臟病、肝硬化等問題,才需要注意飲食中的鉀離子含量;他強調,每位患者狀況都不同,含鉀食物能不能吃、吃多少算過量等問題,都需透過定期抽血檢驗,並由醫師、藥師評估。【勿自行混用胃藥】「民眾普練英聽網站 家教補習班遍有『吃藥傷胃』的觀念,但不是每種藥物都會傷胃,」蔡蕙君表示,藥物與食物及其他藥物都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有些會增強藥物毒性,有些則會抵銷藥效;例如治療皮膚或呼吸道感染常用的四環黴素或恩菎類抗生素不致傷胃,但部分民眾服藥時也同時服用制酸劑類的胃藥,胃酸被制酸劑中的鈣、鎂離子中和,反降低胃腸吸收抗生素,使抗生素無法達到「有效治療濃度」。「牛奶也會造成類似胃藥的狀況,」蔡蕙君指出,除牛奶富含鈣質外,牛奶也會中和胃酸,使胃部酸性減弱,某些「腸溶錠」類的藥物,會在胃部提早溶解,因而無法產生藥效,甚至傷害胃部。【藥物交互作用多】蔡蕙君說明,心、肺栓塞或修補心臟瓣膜等患者常服用的抗凝血劑「香豆素」,若與維他命E、銀杏或蔓越莓混食,會加強抗凝血效果,增加內出血風險;但若食用富含維他命K的花椰菜、菠菜、苜蓿芽、甘藍菜或動物肝臟、綠茶等食物,則會降低香豆素藥效,提高血栓風險。此外,人參及銀杏都不適合服用香豆素或阿斯匹靈者食用,會使血液不易凝集,造成出血或紅血球破裂的「溶血」反應。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低鈉鹽加高血壓藥-恐致心律不整-105014449.html
-
如何學英文 線上學習系統英文進修 數學線上教學英文學習技巧 小一英語自然發音法教學 手機學英語臺北 英文 補習 中級英檢英文網 一對的英文免費英文會話網站 補習班課程英檢初級成績 免費英語學習網商用英文寫作班 日語補習班臺灣toeic toeic 學習